大算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大算网 > 海南1939 >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末日降临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末日降临

不想错过《海南1939》更新?安装大算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

放弃立即下载

莫哈韦沙漠横跨内华达州、亚利桑那州和加利福尼亚州,面积达到了47877平方英里,它每年的降雨量不到50毫米,是北美大陆最干旱的地区之一。

沙漠深处一个巨大的凹形深坑直径达到了60多米,周围还分布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深坑,使得整个附近地区,从空中俯瞰就像是月球的表面。

深坑周围停着几部汽车,一群人身穿厚厚的铅制隔离服,头戴厚重的防护盔,一步步地走进去,海森堡和他的助手弗兰克.布劳赫是其中仅有的两名德国人,也是被邀请观看试爆之后,第一次被允许走近核心爆炸区。

“天哪,这里就像是粗糙的表皮在显微镜下被放大了一千倍。”

布劳赫惊叹道:“与链式反应所需要的物质相比,这个爆炸效果太令人惊讶了。”

尽管在试验以前就建立了数学模型,用笔和计算器计算出爆炸时的当量,并且简单地预测了效果,但是当真正的结果摆在眼前时,他们的表情被深深地震撼了,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研制出的威力最大的武器,海森堡知道,其威力远不及此,因为放在核爆中心区,一些被用作效果呈现的模拟道具给人的印象更加直观。

为了这次试验,美国人克服无数困难,在沙漠的深处摆放了上百辆各式车辆和其他道具,海森堡看到,原本整整齐齐排列的一队M4中型坦克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模样,样中心位置的坦克溶化成气体,稍远一些的也变成了一条歪七扭八的长蛇状的铁水与砂石的凝固物,与大地溶为了一体,爆炸在这片地区人为地产了一个圆形的土质层,按照深度来估算,至少有10万吨的黄沙被冲击波吹向远方,还有不少于万吨的沙石变成了石英晶体,那是一种异样的壮美。

“地下核试验产生的压强在100-250万个大气压之间。在这么大压强的冲击波作用下,最近的岩石会被加热气化。冲击波下降到不足以气化岩石时,岩石则在其作用下被融化,表现为流体性质。这个液化层在空腔膨胀过程中被展薄,部分熔融岩石会被挤入空腔壁面的裂隙中,部分会由于重力作用流向空腔底部。空腔中的岩石蒸汽冷凝雾滴大量落入空腔底部的液化层中或附于空腔岩壁的液化层上,液化层最后冷凝成了玻璃体,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

带队的美国人是费米的助手琼辛顿,一个年青的女性,由于费米强烈反对德国人参与试验,因此负责基地保安工作的陆军情报处处长将乔治斯特朗少将只能另选他人,辛顿以其最为熟悉整个过程而入选。

“你们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计算机建立的数学模型。”

辛顿顺口答道,随即反应过来,这些对于德国人还处于保密阶段,好在海森堡并没有刨根问底,他更专注于试验本身。

“结论呢?”

“假设您处在爆炸空腔中央,您看到的就是:轰隆一声巨响以后,随着光亮逐渐减弱,一个圆形的山洞出现在眼前。山洞内红彤彤一片,圆形的洞壁上面挂着红红的岩浆,缓缓的顺着洞壁流向底部,顶部的岩浆则滴落下来,山洞中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岩浆雨(请自行脑补火山喷发场景)。山洞的底部汇集了红红的岩浆,像极了草莓酱。随着时间慢慢流逝,岩浆雨停了,洞壁的岩浆也停止了流动,整个洞壁如镶嵌着闪闪发光的钻石般晶莹璀璨。很快的,由于爆炸后岩体产生了很多裂缝,完整性不如原生岩体,加上空腔顶部地表岩层松散以后的重力压迫,爆炸空腔一般很难形成稳定的拱顶支撑,因此爆炸后很快空腔顶部就开始塌落,几分钟内拱顶塌陷就发展到地面,形成一个直径比爆炸空腔还大的坑。”

辛顿一指眼前的大坑:“就是它们。”

经过她的一番解释,海森堡等人更加理解试验所达到的效果,“空腔反应”是地质变化,而如果上面有人体会怎么样?

他永远无法忘记,在现场观看试爆成功时的那一刻,心里有多么震撼。

5月1日上午7时24分,在1000名科学家、政府官员等人的见证下,美国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核试验,这枚核弹钚装药重6.1千克,梯恩梯当量2.2万吨。

核爆炸产生了上千万度的高温和数百亿个大气压,致使安装铁塔被熔化为气体,并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巨大的弹坑。

核爆炸腾起的烟尘像一朵巨大的蘑菇,一团巨大的火球升上8000米高空,“比1000个太阳还亮”,大地在颤抖,在那一刻,他是真得感觉到末日来临的震撼。

半径400米范围内沙石被熔化成了黄绿色的玻璃状物质,半径1600米范围内所有的动物全部死亡,这颗原子弹的威力,要比科学家们原来估计的大出了近20倍。

当天的报纸报道,美国整个西部都听到了爆炸巨大的声响,很多人惊奇地大叫:太阳怎么提前升起来了?

现在走进试爆现场,他们的感触更加深刻,这是人类所无法抵御的巨大威力,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料,海森堡看到,前方的一些士兵手持一种轻便的检测仪,仪器数据表明,在试爆一个月之后,当地的核辐射含量已经降低了百分之六十,大量的微核粒子被大气层和环境吸收,至少很长一段时间,这里都不适合人类居住。

他们只是被允许参观,没有权力收集资料,更没有办法研究其后续后应,海森堡在给柏林的报告中写道。

“这是一种跨时代的武器,远远超过我们所研究的任何一种新式装备,而美国人已经把它变成了现实,我亲眼见证了它的威力,我的建议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得到它的成品或是制备方法,我们的研究进程落后太多,已经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追赶,恕我直言,与美国为敌并不明智,相反,站到他的一边,应该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忠诚于你的海森堡。”

报告中附带了大量的现场图片,可以让小胡子元首在决策时更有依据,报告以前所未有的惊人效率送到之后,又以同样的效率反馈回代表团,第三天,军备部长菲里茨托特就向美方提来,购买或是共同制造更多的核弹,用于对苏作战。

美国方面目前当然拿不出更多的现货,只是做为条件与他们进行讨价还价,罗斯福也并不敢真正地把核武器交到小胡子的手里,那样的话,一旦事情败露,下台就是分分钟的事,毕竟美国还不是一个真正的独裁政府,他也不敢解散议会,搞终身元首制。

与我党艰难的北美情报工作相比,苏联人在美国的间谍网更加庞大和有效率,他们在历史上甚至派出间谍进入了“曼哈顿”计划的核心,更有大量左倾的参与计划的科学家,主动为他们提供情报,美国之所以连奥本海默都不敢用,就是担心这个问题,但是尽管进行了如此严苛的审查,还是挡不住漏网之鱼,在华苏建立起兄弟加伙伴的友好关系之后,苏联就以惊人的速度重建了在“大清洗”中被破坏得十分严重的北美情报网,所有的间谍都是新人,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两国宣战,比起外貌特征明显,需要借助黑人才能立足的我党,苏联人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第12号小组发回消息,德国人正在谋求成品核武器,多半是用于欧洲战场,美方并没有答应,应该是存货不足,但是他们应该是研制成功了。”

贝利亚亲自向钢铁同志汇报了事情的进展,后者沉默了片刻,开口说道:“他们达成协议之时,或许就是开战之日,马上联系华夏同志,我们也需要核武器,不管是共同研制还是购买,苏联都必须在德国人拿到手之前得到它。”

“是通过外交部询问吗?”

“不,让莫洛托夫同志亲自走一趟,这是最高机密。”

钢铁同志挥动手臂,极有气势地说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